🎓【從200倍到100萬倍】🎓
10月24日是「顯微鏡之父」雷文霍克 (Antoni van Leeuwenhoek) 的384歲冥誕。雷文霍克是一名布商,科學並不是他的本業,但他卻對顯微鏡十分著迷,一生製造許多不同種類的顯微鏡,當時的顯微鏡僅能10倍的放大倍率,而他的發明將倍數提升至200倍。單細胞生物、細菌、微血管中血流,17世紀才出現在人們的眼中,雷文霍克也被譽為「微生物之父」,今日Google特別在首頁換上雷文霍克的動畫向他致意。
在雷文霍克之後,今日的顯微鏡種類,主要區分為光學、電子,與原子力顯微鏡。光學顯微鏡今日已能獲得分子級的視野,而以電子束為光源的電子顯微鏡,則能達到原子級(奈米)的放大倍率。另外,原子力顯微鏡同具奈米級的解析度,以探針掃描物體表面來成像,能獲得3D立體的圖像。現今人類的顯微技術,已經從17世紀的200倍,成長到100萬倍!
🎉謝謝雷文霍克的貢獻,生日快樂!🎉
參考:
泛科學〈雷文霍克:第一位看見微生物的人〉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07904